今晚读《冲击与反响:何兆武谈文化》。书中有一篇原载于《学术月刊》 1987 年第 3 期,名为《自然权利的观念与文化传统》,其中一段为「中外共有的一点是,在紧急状态(例如战争)需要时,个人权利是要受到侵犯或限制的。只不过,由于近代中国历史的特殊性,非常状态的东西反倒成了常态而已。统治者是惯于用各种紧急需要为借口,实际上是在限制或剥夺人民的生命权和自由权的。这在历史上已屡见不鲜。」
此时此刻读到这一段,很有代入感。这种文章,这类描述,在当下想必是不可能存在的了。
早上在频道写了两条推送,内容大致如下:
学生时代写作业,避免不了写错字,此时会有两种常用的处理方法:一种是用修正液掩盖,在上面继续写。修正液的好处是方便,缺点是痕迹太明显,斑斑点点的,一眼就能看出来。 另一种是用小刀刮掉错字,或是胶带粘掉,属于物理消除。刮掉(粘掉)的好处是痕迹不明显,技术好的甚至可以以假乱真,仿佛没有写错过一样。缺点是成本比较大,技术要求高,而且一不小心就会弄破纸张,因小失大。 当然还有另外两种不常用的方式:一个是直接把整张纸换掉,另一个是直接划掉错误的地方,在旁边继续写。负责人的老师一般会让大家用后一种方式,这样可以看到学生的思考过程,便于纠正。 可是,作为学生的我们,怎么会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。写错了之后,内心想的只是想尽办法掩藏,尽量避免让老师知道──也许是为了维护自尊,怕「智商不够」带来的错误被发现。
这其实是我想的一个隐喻,一个当下官方对人民,以及人民对政府期待的隐喻。
昨晚很早就关灯睡觉了,躺下时忽然构思出这个内容,很想爬起来记录,但最后还是克制住了自己。早上醒来后,我想起昨晚有过一个思考,但是具体是什么已经忘了。在车上时,刷了一下新闻又想起来了——经过思考的东西很容易想起,又或者是新闻的现实唤醒了记忆。